■陳震聰/ACMT 模具成型智能製造技術委員會
智慧製造
眾所矚目【2017 國際模具成型創新技術高峰論壇(ICMIT2017)】在中國模具重鎮- 東莞,圓滿落幕。此次會議過去歷年來的參加人數讓我們,議題深入而完整切入中國模具與注塑行業的發展,讓我們得以觀測到模具技術在中國發展的未來。
中國企業在產能過剩及低階產品加速退市情況下,造成近兩年中低階能力的模具製造行業是非常困難。可預見的幾年中,模具注塑同行們日子都不好過,已經有不少模具注塑企業被迫關門倒閉。其實淘汰一些企業並不是壞事。事實上,淘汰企業其實是在淘汰的不適合模具製造方式,更是在淘汰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模具技術與從業人員。
老一輩模具人往往是靠歷史在做模具,過分相信慣性與經驗判斷,在不重視流程、標準及資料化的科學管理方法情況下,有一種腳步跟不上競爭力與發展的沉重感。
模具廠在重視工藝技術的同時,更加重視智慧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 與資料經濟(DT economy) 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了,您或企業還在用老思想在制造模具嗎?
隨著分析軟體的逐漸完善、加工設備和檢測設備的快速技術進步,軟體可以提前分析並類比整個製造過程,我們的設備完全能夠保證加工製造精度,就使得老師傅的經驗就越來越不靠譜了。
在多年的模具技術和管理過程中讓我們越來越相信數據,具有系統資料分析能力並能夠從分析結果中找出規律,形成標準才是模具人應該具備的能力。知識經濟時代,就要用知識改變模具製造模式。未來中國模具智造行業會朝著下面五個發展面向而快速改變。
一、開模前期的聯合分析能力
隨著分析軟體的發展,前期分析軟體將會特別受到重視。模具設計完成後可以進行強度分析,模擬分析和各種使用工況下的軟體類比分析,用分析資料來指導模具設計,更朝著智慧引導或自動化設計發展。
模具流動與結構聯合模擬分析可以分析模具強度,模擬模具在受力和溫度等條件下的狀況,可以讓模具開發技術人員提前發現風險,避免後續反復修改模具,甚至造成模具整體失敗。
模具零件在實際加工前也可以用軟體先類比加工,確認正確再實際動刀加工,避免造成實際損失。透過傳感器及大資料的應用,更精准的感知及預測刀具壽命與工件精度。
二、資料分析和資料應用雙管齊下
我們的技術人員就要具備系統的資料收集和資料分析能力,有效的權衡利用這些資料來不斷的改善生產。甚至有必要做相關的實驗和驗證,比如FMEA 及DOE 模型的建立,將其結果形成標準化,長期大量重複使用的數據就必須考慮利用軟體來管理與完成。具有系統資料分析能力的模具技術人才將會改變模具行業的製造模式,知識和技術將更加有價值。
圖1: 智慧製造流程
圖2: 智慧製造設備
三、決戰於標準化、模組化與數據化
當模具設計掌握了大資料,大量的模具零件將形成標準化,標準化的零件將形成各種模組。目前各個模具廠家都有自己的標準,技術水準參差不齊,未來將會出現專門研究標準化零件和模組化模具元件的專業資料公司。模具設計只要設計產品成型部分,並把各種在系統中標准元件進行合理堆疊即可成為相當精密而且兼具壽命的模具。
四、金屬3D 列印將在模具製造領域大量應用
隨著3D 列印技術的發展進度,3D 金屬列印技術將大量應用在模具製造行業,也許會顛覆性改變模具設計和模具製造。
目前3D 列印在模具行業還僅僅是列印3D 隨形冷卻水路等,將來很有可能列印精密零件甚至整套模具,模具加工方式將徹底改變,這種可能已經在發生中。
五、模具行業將出現大量專業技術與資料服務
模具行業將會出現大量專業技術服務公司,為模具廠提供各個方面的專業技術服務。比如:方案公司設計產品、模流分析、模擬結構分析、強度分析、模具設計、程式設計服務和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都會大量出現。模具廠將會改變小而全的模式,僅僅留下模具零件加工和組裝等需要加工設備完成的工作。
不過,這麼多的資訊在一家公司都不容易來溝通,而各部門之間還常常相互扯皮。模具廠要同時和這麼多的技術服務公司合作會有很多問題,不可能吧?這些都不是問題,IT 網路和雲技術的發展其實會給我們很大的技術支援,會出現很多綜合技術服務平臺,所以一切都可以在平臺上完成。
結論
傳統 ‘模具製造’將被淘汰,‘模具智造’才是模具發展的未來。老舊思想的模具企業會加速淘汰是必然的,而中國在政府及產學研的刨根式的合作下,中國模具業的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