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資料為燃料,AI 人工智慧為引擎的未來已到來,繼電商之後的下一個互聯網盛世在哪裡?唯一擔任過阿裡巴巴全球十大網商評委的電商名師盧希鵬教授和《商業周刊》聯手,以C2B 觀點重新思索臺灣產業的新商業價值,洞察可預見的未來商機,找出可執行的決勝策略。深度解析C2B 商業模式,帶你從後天看明天,從未來看現在。
《新零售》不只線上/線下無縫接軌,還要Omni 全通路、恒常流動零庫存。從線上到線下、從實體到網商、O2O新創平臺3 大類型、9 個創新實例。新製造》多品項小批量個人化定制,逆轉B2C,消費者才是供應鏈最上游。彈性生產、智慧製造、跨產業平臺,16 個新製造先鋒轉型升級的故事。
電子商務發展
1995 年,是電子商務發展史上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那年,美國柯林頓總統開放網際網路的商業應用,三月份Yahoo 成立,從此線上分類廣告改變了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傳播模式。七月份貝佐斯(JeffBezos)成立了Amazon.com, 之後我們有了專營B2C(BusinesstoConsumer)的電商網站。九月份eBay成立, 帶動C2C(ConsumertoConsumer) 電商模式盛行至今。從1995 年開始,人類的商業活動,等於經歷了第一次「從線下到線上」的大遷徙。其後陸續成立的Google(1998)、阿裡巴巴(1999),確立以銷售對象區分的B2B(BusinesstoBusiness)、B2C、C2C 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然而過去20 年間,人們仍必須透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去到由企業設置的通路消費,無論線上電商或是線下門市,都還是消費模式的中心。
先行者的四大模式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個人化需求的聲音也越來越強,C2B 最終將是消費者驅動,「以銷定產」的商業模式。未來價值鏈第一推動力會來自消費者,而不是企業。由於消費者才是新商業文明的中心,不必再為了買一件商品東奔西跑,只需在C2B 網站上發佈需求資訊,就會有很多商家上來競標。消費者不用再花費心思跟商家砍價,只要在C2B 網站上發佈一個自己能夠承受的價錢,凡是來競標的商家就是能接受這個價錢的。當商家圍著買家(消費者)競價、比效率,消費者就可以從中選擇性價比更好的商家來交易。美國的Priceline 旅遊網站就是最好的例子。Priceline 於1998 年成立, 以「NameYourOwnPrice」( 給出您自己的價格)為號召,讓消費者自訂所需的機票、旅館、日用品等價位,再尋求相關企業來滿足消費者需求。這種打破傳統先製造、再銷售的C2B 模式,等於是消費者反向要企業生產符合需求的產品才會買單,也就是購物行為由傳統的企業「推」動,轉為消費者「拉」動。在企業端,在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揚的情況下,C2B 的好處是中間管道消失,以銷定產,可減少庫存成本,壞處是要完全符合消費者的個人化需求訂單,將無法產生採購成本優勢。
圖1:作者盧希鵬 現任臺灣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 圖2:從B2C to C2B 概念圖
拐點上的企業逆策略
在新創公司找資金的過程中,最吸引天使投資人的圖表是什麼?答案應該會是一張有如曲棍球棒般的曲線圖。這條曲線一開始會是平的,經過一段時間後,到了某個反曲點(inflectionpoint)或稱之為「拐點」,趨勢就會迅速的向右上方走。大中華區產業發展,現正在拐點上,而C2B 模式,就是把商業趨勢從拐點帶往右上方的動力引擎。曾經,製造商為王,它生產什麼,通路就賣什麼;後來,通路商成為新王者,它想賣什麼,生產商就做什麼。但現在,當萬物連上了網,大資料誕生,自動化生產更先進,消費者為王的口號才真正可以落地,你想要什麼,製造商、通路商都據此展開自己的服務。整個生產流程正進行180 度的翻轉,你必須學習把價值鏈倒過來看。這是17 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頭一次,消費者可以從價值鏈的末端,一躍而成為決定所有流程的源頭,包括設計、生產、製造。消費者,真正成為號令天下的王者。
《C2B 逆商業時代》,講述的便是消費者真正能當家作主的產業趨勢。在採訪第一線上,我們看到這個快速發生的趨勢,正顛覆各行各業的遊戲規則,從製造到服務業。當「純電商」的買賣方式開始蛻變,「純製造」的生產方式也開始翻轉,《商業週刊》陸續探討了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等相關議題。譬如,我們以臺灣10 位新零售贏家為樣本,研究他們在新與舊、實與虛之間,做了什麼樣的整合、取捨,如何結合電商、店鋪、物流,串聯線上到線下的消費體驗、大資料分析,提供多元的支付方式,打造以消費者為核心、無虛實之分的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