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鴻達
前言
經過1970 年上海滬西工人俱樂部那次“胯下之辱”,我下了狠心,非要將冷擠壓技術研究透不可。我將那事情講給我老爸聽,他皺了皺眉,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一個人悶喝了二瓶“綠豆燒”。從第二天開始,通過他的朋友和我高中的班主任李老師( 當時民盟上海地區負責人),收集了國內外能夠找得到的所有有關“金屬冷擠壓”的資料,我便發瘋般地學習。那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有如此了。我父親是上海一個工廠的技術廠長,他單位的一台500 噸的油壓試樣機好像成了我的私人玩具。當時全國都在“抓革命”,像我這樣如痴如醉地學習技術的青年人,( 還要有學習的條件) 不知道有幾個。那段時間我真的是得益匪淺。所以,我這本書中的很多模具案例都是和“金屬冷擠壓”有點關係的。我心中有一個傻傻的想法,我總有一天,我要利用我學好的“冷擠壓”技術,賺成捆的錢,砸在那個可惡的“看門狗”和他的主人的臉上。
( 我那時年輕,很衝動的)1972 年的一天,父親寫信告訴我,他有一個朋友在無錫東湖塘鄉下的一個小塑料鈕扣廠裡。有一些鈕扣的注塑模具,一直搞得不太滿意,產品是軍大衣上的鈕扣,( 當時很流行的) 叫我去看看。我馬上趕到那裡,一看,好簡單的模具結構,主要問題就是定模搞不光亮。產品出來不漂亮,沒有市場競爭力。他們工廠全是做塑料鈕扣的,有些是帶花的,有些ABS 的鈕扣還要表面電鍍裝飾鉻。很多模具都是一模出16 個的,而16 個型腔都是人工一個一個雕出來的,從理論上講,每一腔是不可能一樣的。當時的加工條件,要搞得漂亮,確實是很困難的,我想,我學了這麼多的“金屬冷擠壓”知識,終於可以鍛煉一下了。
開發過程
我回常州後,立刻動手做軍大衣鈕扣模具的冷擠壓的夾具。借了別廠的200 噸的油壓機來進行試驗。因為從來也沒用真正的實戰過,做試驗都是一個一個地進行的。因為他們的模具是一模出16 件的,所以我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沖頭(Cr12MoV),型面拋光拋得和鏡子一樣光亮。準備了一塊做16 腔模的凹模,材料是用的45 號鋼,還精心製作了一塊有16 個導向孔的導向板。始料未及的是,壓第一個孔還可以,壓第二個孔的時候就發現凹模的四周翹了起來。壓第三個孔的時候,整個凹模已經非常嚴重地變形了。連導向孔的位置都“跑”了。第一次試驗就這樣失敗了。我頓時感到像天旋地轉一樣。好像那個可惡的“看門狗”在對著我得意地哈哈大笑。我可不是一個輕易言敗的人,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好總結經驗教訓,再來過!事實上我失敗了好多次才搞定的。原因是“卸荷穴”沒有掌握好,並且也不可以幾個同時壓。只能一個一個壓好了以後鑲到定模板裡去。壓成功的型腔要準確地鑲嵌到模板中也有非常高的要求,被壓的零件其實四面八方都已經變形了,用什麼來做基準呢?通過多次的試驗後知道,基準一定就是型腔本身。但是怎麼才能夠將型腔鑲件的外圍加工到與型腔的造型一致呢? ( 同心度)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沖頭的柄做得比較長,大概120 毫米。用車床的三爪卡盤夾緊沖頭,用百分錶分前、後二道找准,再將型腔鑲件的型面貼在沖頭上,和壓的時候一樣。再用車床的尾架的活動頂尖頂住這個被壓好的鑲件。然後用502 膠水將沖頭和鑲件粘住,用比較鋒利的車刀將鑲件的外圓車出來,特別要注意的是,吃刀量千萬不能太大,假如鑲件和沖頭一打滑,鑲件就廢掉了。 ( 因為軍大衣的鈕扣的型腔是圓的,假如非圓的形狀就沒關係)。
本來以為用沖頭直接向下壓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學問可大了,下面簡單總結幾條,供大家參考。 1、沖頭的硬度最好是HRC62。 ( 材料:Cr12MoV) 要有良好的導向和拔出機構,造型面要盡量光,2、沖頭和被壓件之間要有一層薄薄的油膜,不能有太多的油,因為油在密封的情況下再怎麼壓,也佔一定的空間,使得壓出來的形狀不准確。並且產生麻點。 3、被壓件的設計,必須留出金屬流動的預留空間和減荷穴。4、沖頭在從被壓件中取出之前,可利用導向部分做基準來加工被壓件的裝配基準。
圖1: 冷擠壓夾具的簡圖 :圖2: 冷擠壓夾具
結論
具體細節很多,各位可翻查“冷擠壓手冊”。 ( 當時可沒有) 我將做好的軍大衣鈕扣模具的定模鑲件送到無錫那家廠,試模出來的產品的表面象鏡子一樣,光可鑑人。廠長和書記以及廠裡的師傅個個都是讚不絕口。後來他們在東湖塘街上的飯店裡擺了一桌請我,我一看,哇,這麼多菜,我出娘肚子也沒有見過,一問多少錢,我的天,60 元,是我3 個月的工資。在我年輕單純的心靈裡投下了一個“原子震撼彈”。原來學好了模具可以這樣的。可能叫“原動力”吧?不怕各位笑話,我當時為了做試驗方便,省得老往上海跑,自己還做了一個最最簡單的壓力機。雖然很老土,但也是我的一段歷史,那東西現在還在,那時我每個月的工資才20 元。他們除了材料費和加工費外,一下子按當時無錫模具工的最高工資( 每月70 元) 給了我3 個月的工資。共210 元。那一年我單為該廠就做了20 多套,賺了4000 多元錢,後來他們附近的幾個鈕扣廠也叫我幫忙,一下子賺了2 萬多。在七十年代可是一個大數字。真是點石成金啊。哈哈。 ( 真的是小人得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