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陳枝昌副秘書長
前言
「工業4.0大未來論壇」於2018年7月25日假華南銀 行總行國際會議廳辦理。主辦單位特邀請臺灣機械工業 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擔任與談人分享推動智慧機械的 經驗。
柯拔希表示,為協助機械設備業邁入工業4.0,自2015 年10月廣邀產學研等單位,共同成立「智慧機械產學 研委員會」。這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團體自主成立,從 業者的需求端出發,並以研發法人、學術等單位配合技 術面、人資面,建構黃金三角的跨界資源整合平台;經 過3年多年來的努力,針對智慧機械的推動,目前已推 出18家智慧機械示範生產線;另一方面,也對政府單 位提出寶貴建言,並催促政府給予各研究單位的補助經 費,來協助台灣機械設備業導入智慧機械的研究開發。 在工業4.0大未來論壇的綜合座談中,柯拔希以機械產 業的角度,針對工業4.0的展望、推動智慧機械的心得、 台灣發展工業4.0業者遇到的困難、對政府發展工業4.0 的建議等等,針對提問,他的建言及經驗分享如下:
問一:請您談談發展工業4.0的展望?
柯答:2017年機械業產值已突破1.1兆元,希望能夠 藉由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雙引擎,提升機密機械業為 智慧機械業,並提高產品價值與價格,遠端服務與預 兆診斷、預警功能等,更可創造出新的服務模式與商 業模式,使機械產業產值能夠以年成長5~10%的速 度,達到2025年產值破兩兆的願景。
問二: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台灣發展工業 4.0,業者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是資金?是人 才?硬體?軟體?怎樣讓台灣產業界趕上這 波潮流?
柯答:台灣的產業目前普遍面臨五缺的問題,唯獨機 械業在電力與水資源方面使用比例相對較低,但是 發展工業4.0與投入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過程 中,經過逐一訪廠諮詢廠商的意見後,我們發現缺乏 研發資金、技術、人才、跨領域合作、瞭解專業知識 (Domain Knowledge)的系統整合廠商(SI)、公版軟、硬體與精實管理、自動排程的流程等,是大家幾乎都 面臨到的問題。
因此,自2015年起,機械公會率先成立「智慧機械 產學研委員會」,廣邀產業界有意願或已經投入發展 智慧機械的廠商、學界重量級專家與對產業瞭解的專 家型教授,以及研發法人單位一同將台灣發展智慧機 械與智慧製造的架構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來,並且建 立18個智慧機械示範生產線,讓其他的會員廠商有 可以學習參考與依循的目標;待產學研已有共識後, 再透過建言與會議的方式,讓政府主管機關正視這些 問題,並讓機械業者在導入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時, 取得更多政府協助的資源。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與人 力,協助產業開發公版軟硬體與建立產業知識資料庫 與公版網路平台,才能更快的將點擴充成線甚至構築 出完整全面性的發展策略,我們才有可能在這波工業 4.0浪潮中,搶得先機,打造台灣成為智慧機械製造 王國。
問三:台灣具備很強的製造能力,在進入工 業4.0時代,台灣在相關(如大數據、IoT、 機器人、虛實整合等)領域如何結合能量, 在應用端超日趕美?
柯答:台灣機械包括工具機、塑橡膠機械、紡織機械、 製鞋機械等都是全球出口前十大,已經坐實機械出口 大國的位置,機械精準度勘比德日,所以工業4.0的 時代,正是機械業再次發光發熱的絕佳機會,加上台 灣ICT產業發展優勢,可以說是強強聯手。有點要釐 清的是,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本體在於機械與 機械的 Domain Knowledge,若是純粹以電腦系統整 合的思維,恐怕是事倍功半!
有鑑於電腦系統廠商不可能了解上千種產業機械設備 與延伸商品的製造過程與投入原料等資訊,若以套裝 軟體的方式讓機械廠商來套入使用,只會變成上不 上、下不下的情況,而且光是要解釋清楚讓系統廠商 瞭解,恐怕就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有些廠商已經自己投入發展系統,目前已經進入應用的階段,因此, 我們強烈建議培養各種不同產業機械領域的種子廠 商,成為機械的SI系統整合廠商,以協助各產業機械 逐漸導入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相信很快就有具 體的成效。
問四:在發展工業4.0方面,對於政府作為, 有什麼建議?
柯回:首先必須肯定政府匡列智慧機械為「五加二創 新產業」之一,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確是正確 的方向,也是國際潮流所趨,但是,在定位發展智慧 機械與智慧製造的重點時,要格外注意短、中、長期 需要投入的標的與方向皆不相同,卻又環環相扣。
台灣95%以上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無法做到一步 到位,甚至連跨出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需要政府以 國家的資源與力量,朝向工業4.0的方向前進,包括 在資訊軟體、物聯網應用、精實管理、智慧機械與機 器人應用、AI、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去發展,在上述的 工業4.0領域中,目前機械業界重視的智慧機械、智 慧製造業領域,對於所需協助的項目包括:單機智慧
化,如製造過程資訊收集、故障預測、精度補償、設 備稼動率、自動參數調整;整線智慧化,如自動排程、 彈性生產、自動調整產能;整廠智慧化,如連接供應 鏈廠商的ERP系統、建立通訊標準、連接製造端訊息 等,上述這些項目都需要由政府單位結合各法人單位 來協助機械業者解決與克服的難題。
以近期推廣公版智慧機械盒 (Smart Machine Box) 的 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問題,但是,若不是開始推廣, 可能無法知道廠商真正的需求與使用後面臨的問題。 若非政府投入資源協助開發,再輔以研發法人的輔導 資源,廠商可能要四處尋訪多家廠商,才能解決一部 分的問題,豈不是勞民傷財!
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是長期的計畫,希望政府集 中資源,不要把重點發散掉,若能事權統一,相信能 有更顯著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