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 王渙真 經理
全方位豐田精實思維
豐田生產方式(TPS) 活動於1950 年代開始萌芽,在1980 年代左右,豐田生產方式架構逐漸形成:及時化(JIT) 及自働化(JIDOKA) 兩個主要的概念組成。1980年,TOYOTA 與GM(General Motors) 在美國共同創立自動車合資公司,此合資公司第一個共同推展項目即是豐田生產方式。經由導入豐田生產方式,提升公司的Q、C、D,因此豐田生產方式的概念傳達至美國,而美國將此豐田生產方式稱為精實生產系統(LeanProduction System)。豐田精實思維造成全世界的風潮,然而TOYOTA 以豐田生產方式架構為基礎,30 年間依全球管理思維、科技應用進步及全球環境不斷變化加以調整精進豐田精實管理哲學。(圖1:TPS 的演化)
精進豐田精實管理哲學,則稱為「全方位豐田精實思維」。在工廠方面為全方位TPS(Total TPS),而在管理至行政面為TMS(Toyota way ManagementSystem) 建構而成的。與過往的豐田生產方式相比有諸多改善,全方位豐田精實思維是為全員參與的型態,並且注重人性,藉此活化整個職場。由於全員參與的實行,可視化管理成為必然的趨勢。可視化管理則以大部屋方式掌握全體人員。(圖2:大部屋)
經營戰略的實現,需由現場著手改善
豐田汽車「KAIZEN(改善)」是不斷在生產製造現場澈底執行, 改善也被英譯為「Daily Continuous Improvement」。豐田生產方式之父大野耐一先生曾表示,不只是「百聞不如一見」,更是「百見不如一行」。在現場可以看到固然很重要,去做做看更重要。雖然不見得必然是正解,但只要覺得好就做做看,看到結果之後再進行改善。
圖1:TPS 的演化; 圖2:大部屋
經營策略不能紙上談兵
具體呈現對將來的願景或戰略雖然很重要,但那些充其量不過是「假設性的說法」罷了。就像在述說「將來想必會變成這樣吧?」、「為了那樣必須採取這種對策吧?」、「那樣的話,應該能夠採用這種戰術」之類的故事。
提出了假設,就必須實際驗證。接著基於驗證結果再提出新的假說,然後再實際驗證。只要戰略僅止於假說的程度,就不能缺少這樣的步驟。不過實際上,應該有很多公司在提出戰略後便將它束之高閣,完全只靠在工作現場的精神喊話或提高員工士氣的做法吧?所謂提振員工士氣便能增加業績的想法,只適用以前那個景氣佳、只要採平分秋色式戰略就可以的舊時代。這種謬論,太過漠視經營管理者的責任與功能了。
藉由假說→驗證的循環,持續進行改善
戰略必須與現場的業務執行有所連結。將之串聯起來的就是管理,如果說「所謂的管理,就是一再反覆進行假設→驗證」,一點也不為過。這種反覆假說→驗證的頻率,當然是半年一次比一年一次更好、每個月一次比半年一次為佳、每週一次比每個月一次好,甚至是每天都執行,更能達成高度的假說驗證精確度。
為驗證假說,必須蒐集並分析在現場實際操作後的數據資料,而且,要使假說→驗證的循環快速運轉,就得盡快蒐集資料,讓結果可以瞬間一目瞭然。所謂的假說→驗證循環,就是讓「看得見就會發現」→「發現了就會行動」→「行動了就會有變化」→「使變化可視化」這樣的循環不斷運轉。
只要現場實際的數據變得一目瞭然,就會讓人發現許多事。即使沒想過刻意去發現,也會不經意發現到。一旦發現到、注意到,就會出現變動,便能向負責的人提出指示,說不定還會找主管來問個仔細。視狀況而定,甚至可能得要重新審視戰略方向。(圖3:百見不如一行;資料來源:經營可視化變革/ 中衛發展中心出版)
豐田精實思維連結數位化
豐田精實思維中企業價值的展現是來自於現場流程化,所有流程中的流動依據以「顧客需求產品的時間」為出發,並將流程中的浪費消除,創造出有別於其他企業流程的差異化。藉由數位科技(IoT) 有能力即時掌握企業內外的變化,有效區別個別企業的核心能力與公共財的經營資源,個別企業才能迴避網路風險、享受創新環境。解決問題的流程必須擁有顧客價值觀點,精實智慧製造就是在既有現場改善與製造服務化流程的基礎上結合智慧製造能力。致力於標準化與流程改善作好活用IoT 的現場條件,也就是先精實再智慧的類型。精實與智慧可以相輔相成,但是在實體流程「沒有精實,只有智慧」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具備精實系統,是活用IoT 進行可視化與最佳化的條件。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需關注顧客價值與職場員工活力。企業真正的創新來源是來自於現場有活力的員工,重視現場流程是滿足顧客需求可持續經營基礎。
頂尖企業是能讓顧客感受到高價值,同時也能讓員工充滿活力,才能持續價值創新經營。就如同豐田喜一郎提出豐田指導原則「想要創造讓任何使用其產品客戶的幸福感」,包括與這些產品相關的所有工作人員的幸福感。豐田的使命跟著時代不斷地在拓展,就如同全方位豐田精實思維,豐田想創造的是「為所有人量產幸福」,尤其是在緊急時刻,希望為自己以外的人以及社會和未來而努力。
現今企業競爭激烈的時代,在追求新科技導入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需思考導入的原點為何,需以「顧客需求」來看待,才不會跟隨潮流,而在這浪潮中迷失方向。(圖4:豐田精實思維連結數位架構)■
圖3:百見不如一行; 圖4:豐田精實思維連結數位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