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元 教授/臺灣科技大學
後疫情時代的3D 列印產業現況與推動
過去,企業的全球供應管理策略極力注重於節約成本,致使他們高度依賴單一供應商或製造商來滿足材料到成品的種種需求。COVID-19 大流行的最初數個月,各國為了抑制疫情傳播而實施各種封城措施,嚴重阻礙全球人員以及商品的流動,凸顯當下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並體現傳統製造產業的不足。Supply & Demand ChainExecutive 指出了:地理範圍(Geographic scope)、工業範圍(Industral scope)、需求羞恥(Demand shame)與持續時間(Duration) 等四大問題,解釋如此大規模與長期疫情的破壞性。如今企業已開始將製造能力分散,支持結合自動化、小批量生產與在地化製造的模式,以維持供應鏈的恢復力並建立靈活性。
積層製造技術恰好呼應了供應鏈理念的轉變,隨著全球供應鏈中斷使企業更難從海外採購零件,更多的本地分散式製造被設置用於原型設計和最終功能零件。尤其在個人防護設備(PPE)、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組件方面,常規製造商設備通常部屬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且無法在一夜之間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交貨可能會延宕數周到數月的時間。許多具備積層製造能力的3D 列印服務提供商和公司能調整其生產輸出以支持疫情的救災工作,因減輕了傳統製造的負擔,積層製造在近期獲得極大關注。當然在短時間內要求公民供應鏈完全遵循醫療設備與PPE 的法規之期望並不現實,提供特定製造說明和簡單檢查程序達成最低限度的標準化是一種可能的方式。即使受到疫情衝擊,Wohlers 2021 年度報告中指出積層製造行業在2020 年依舊成長了7.5%,近128萬美元。
隨著病毒感染人數不斷的攀升,以及旅行限制增加,2020 年德國Formnext、北美RAPID+TCT 等國際相關實體展覽均受疫情影響化為泡影。然而作為引導經濟走出衰退之路的領先技術之一,積層製造的技術資訊交流切不可因此中斷。各組織積極地將精力投入虛擬交流平臺,尋求創新的可能。2021 年5 月底,在嚴格管控疫情的情況下,中國成功舉辦了第七屆線下TCT 亞洲積層製造展。隨著疫苗施打普及化,RAPID+TCT 以及Formnext 也將融合虛擬交流的經驗分別在今年9 月與11 月舉辦。
今年5 月中旬臺灣本土疫情爆發並快速地進入全臺三級警戒狀態,臺灣亞洲工業4.0 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決議延期至今年12/15-18 舉行。本專題也以「後疫情時代的3D 列印產業現況與推動」為主軸,邀請各領域積層製造系統廠商進行分享,為讀者們帶來相關報導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