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塑膠研究中心
前言
隨著工業的快速增長,對環境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儘管許多國家已經頒布法規、措施或政策,使用各種手段監督和宣導乃至於控制製造業,防止從生產到最終消費者所產生的污染。但是現實情況仍然有諸多問題,包括空氣污染與廢棄物排放而造成的水和土壤污染,直到今天仍存在諸多問題。
尤其當我們談論環境問題或垃圾問題時,很多時候可能不會逃脫「塑料」議題,許多人認為這是導致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來自各種來源的信息顯示,其實塑料生產過程對環境,如陸地和水中的環境,甚至生物的影響,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我們回想一下,在各種生態系統中,那些問題的根源真的是因為「塑料」嗎?還是因為「對於塑料沒有妥善管理」呢?在過去5年,泰國的塑膠相關工業被認為是一個持續增長的行業。
而由於塑料行業是「配套產業」,它被廣泛應用於很多行業,無論是包裝行業、零部件行業、電子業、汽車零部件製造業、醫療器械製造業,以及建築業塑料行業……等。而塑膠行業也隨著這些行業不斷增長。為了塑料行業的發展,包括從生產過程管理、消費和使用後妥善處理,以及為了減少影響環境的廢物產生,重要的策略之一是使用經濟方法。
「循環經濟」,建立可持續性的方式
以往是「線性經濟」模式或“Take-Make-Dispose”,它是一種非循環系統。從資源的使用開始,然後生產為產品,最後,產品使用之後,會變成沒有用處的廢物。沒有重複使用或循環再利用,這種形式的系統,使得廢物量增加,最終引起環境問題。
而「循環經濟」將專注於通過所謂的循環,來保護資源的價值。使用模型為“Make-Use-Return”,想辦法讓商品再次回到生產的過程。有了這個想法,就有機會改善目前世界資源存在的問題。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強化原材料、資源和產品的價值。在已開發國家進行生產時,必須長期保持最低的廢物產生量。我們需了解,這些國家早已經開始實施這些政策。
因此循環經濟有兩個重要的原則,即是資源的處理和使用,讓資源最大化應用和最小化對環境的影響。
泰國也開始以各種形式不斷實施「循環經濟」政策宣傳。例如,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將廢物分類通過“3R”或“5R”政策,以建立一種可回收利用的社會意識,以及提高國家的廢物管理水平等。
泰國塑料業是時候進入「循環經濟」了
2020年,塑膠製品在泰國的生產價值超過8,469.91億泰銖。特別是在包裝類別產業「一次性塑料」包括軟質包裝與硬質塑料包裝持續增長。報告顯示,泰國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高達200萬噸,其中只有20%的塑料垃圾(約50萬噸)獲得回收再利用,而150萬噸的垃圾廢棄於環境中沒有被利用。
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塑料包裝的使用越來越多,塑料製品使用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所以我們作為直接或間接參與此塑膠材料與產品應用的人,不得不回過頭來思考。是否是時候讓我們認真地建立一種塑料廢物管理方法?
透過有系統地方式讓大家共同努力,找到減少或消除此類問題的根本原因。乃至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找到有效與具體方案來改善此問題。
大部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塑料」皆是「熱塑性塑料」。這種類型的塑料製成製品之後,可以被回收並再次加熱融化應用。但問題是,那些可回收的塑料,被使用後,並沒有被正確地分類回收。回收系統不完善,導致塑膠製品受污染而無法進入回收過程。
為了推動此循環經濟,必須自社會教育上著手,在垃圾分類上嚴格按塑膠類別分類。除了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之外,另外還可再細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可生物降解的產品;另一種是不生物可降解的產品。
兩者都有不同的循環模式,如下所示:
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產的製品
塑膠產品使用過之後,放在適當的自然環境中,微生物在合適的條件下可以降解塑膠製品。變成營養幫助植物生長,這是一種循環經濟。
不是由生物質製成的或無法進行生物降解的產品
例如一般工程塑料材料製成的製品,使用後將其妥善進行分類。之後如之前所說的,熱可塑性塑膠可以讓我們回收再製,重複使用。
除了上述兩類產品之外的塑膠製品,盡量減少使用。因此我們能清楚知道,循環經濟的成功關鍵是「產品生產所使用的材料選用」。加上妥善垃圾分類,使用過的材料可以回收利用。重要的是生產中使用的原材料要明確,讓可重複使用的材料可以順利進入循環。
另外,往上游的產品設計開始,可以從多種形式使用(多功能)或以環保(生態設計)為設計理念下手,藉此應該可以更有效達成循環經濟的目標。
結語
基本上我們必須承認,「塑料」依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為此,我們必須為了生態環境上多貢獻一份心力。思考「如何才能盡可能多地重複使用塑料?」幫助減少浪費與塑料垃圾。進一步,我們可以回收再利用這些塑膠材料,它不僅有助於減少環境問題,還有助於創造更多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