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T 模具& 智慧製造委員會 / 陳震聰 主任委員
突破邊界,協同共贏
自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衝突及供應鏈脫鉤,世界經歷長達三年之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通貨膨脹、氣候變化等及治理要求等風險事件,這些似乎已經不是黑天鵝與灰犀牛了,而是一種新常態。面對新常態下的供應鏈風險,唯有提升供應鏈之敏捷與韌性能力,快速應變與減少損失,甚至成為當今企業競爭力。
敏捷韌性供應鏈: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運營問題
記得在集團企業任職時,對於供應鏈整合與管理提出「98%的產品,2天出貨」之接單後生產快速反應模式(BTO, build to order),涉及全球化、區域性市場需求、需求不確定、產品上市時間壓縮、供應鏈複雜性等諸多問題,促使許多全球性企業運用數位科技進行供應鏈整合、同步化、協同等。當時即使經歷過311日本大地震、泰國淹水對供應鏈的衝擊,大部分的企業還認為這僅僅是少數的黑天鵝事件,影響只有大型全球化的國際集團企業。
然而,新冠疫情、供應鏈脫鉤、貨運塞港、天災人禍、原物料/能源危機等造成的多重、複合風險,使得大中小型企業必須嚴肅地看待供應鏈彈性、管理供應鏈風險等問題。因此,供應鏈敏捷韌性(supply chain agile & resilience)這個概念,取代了彈性製造、供應鏈整合,成了疫情後企業運營最重要的課題。
數位科技的應用就是提升供應鏈敏捷與韌性的最好解方!本期探討模具成型企業面對正在發生之製造業全球化的逆襲──短鏈革命,加速驅動我們建構產業敏捷與韌性供應鏈的急迫性,而運用數位科技協助我們的解決方法及應用方向。
模具「T零量產」,可以夯實供應鏈敏捷與韌性的基礎
模具是材料到產品的重要橋樑與裝備,在產業為數眾多而非常關鍵,它的設計開發及保修保養決定產品零件的生產品質;成型裝備(射出、壓鑄、沖制)的工藝控制是產品零件的品質生產重要元素。
我在2021年的新書──新世代模具與成型產業智慧工廠白皮書中提到「T零量產」的概念與落實的價值。它不僅是一項創新定義,更是企業行業的努力目標!「T零量產」成果顯然不是「試模即是達到量產標準」的榮譽,它的結果也不是偶然的運氣,而是模具開發與成型試模的過程,運用了數位工程及科學管理的綜合表現。
因此,「T零量產」不是模具成型行業追求的終點,而在「高品質生產」價值的起點,將「T零量產」產生的結果與資料,透過數位化系統完整轉移至產品生產,嚴格管控,以保持生產效益的最大化與持續優化。換句話說,T零量產是高品質生產的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
形成精準的資料,其過程是具備先進提煉技術與科學算力的二個特性,包含模具、射出機台與輔助設備、高分子材料等三項資料,這三項關鍵資料元素之取得方法,決定了模流分析的準確性。雖然過程非常先進科學,但對於企業的導入及應用是非常易懂易學,經過多年的轉化及證實,其導入成本是可以被諸多企業接受。最重要的是真正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益!
模具「T零量產」作為行業與企業的協定標準,促進供應與需求企業之組織優化細節的融合動能,突破供需邊界,積極成為模具供應鏈敏捷與韌性發展管理的原動力,協同共贏。
同時從模具「T零量產」基礎出發,我們將與產業研究團隊一起探討供應鏈敏捷韌性發展的一本新書,在短鏈與斷鏈之逆全球化的新常態中,如何突破邊界與協同共贏。我們視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