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一企管/ 林宜璟
主管是怎麼決定升遷的?
不少年輕朋友很哀怨的跟我說,實在搞不懂主管到底是用什麼標準決定升遷的?怎麼有些人事安排就是讓人吞不下去?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大家都很關心,也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探討組織行為有兩個觀點:應然與實然。應然指的是「應該」怎樣做,對組織才會最好。實然是指「實際」上,組織又是怎麼運作。兩個觀點都很重要,各自提供不同的視野。
一、應然 – 因表現而加薪,因能力而升職
績效管理的原則是:「因表現而加薪,因能力而升職」。表現是完成某個任務後,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能力則是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行為」。所以,業績好的業務應該拿高額獎金,這是回報他 貢獻的價值。但他不應該因此就當上業務主管,除非他已經證明具備擔任主管的能力。
同樣的,技術能力普通的研發工程師,分紅不該多。但他可能很適合擔任研發專案的負責人,因為專案負責人需要的能力不等同技術能力。這個原則可以解釋很多組織升遷的現象。一個英明的主管,升官時升的不是在現在位子「表現」最好的人,而是升上去後,有「能力」表現得最好的人。
但主管是不是都這麼理性呢?案情並不單純,讓我們看下去。
二、實然 – 公義與私利平衡
思考「主管怎麼決定升遷?」的第二個關鍵切入點,就是主管也是人( 好,這是廢話!我承認! )。但既然是人,那麼每個人加入組織就都是偶然;每個人離開組織也都是必然。這句話很露骨,但卻也是普世不移的硬道理。組織與個人彼此都不是歸人,都只是過客。每個人加入組織,為的都是共同創造出更大的利益,最後自己也分配到更大的利益。說得更直接些,對個人而言,組織的績效目標只是完成個人人生目標的手段。
所以主管一定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公司死活?通常不會,雖然他可能很想。因為這樣搞,主管很快就要回家吃自己;因為這樣搞,在正常情況下,公司的更高階層會懲罰他。如果公司放任不管,那麼市場會懲罰公司,最後公司要出局。但個人也絕不會為公司的利益,傷害自己的好處。因為這樣違反他加入組織的最根本動機。
所以組織中的個人做決策時,最重要的原則是:平衡,公司與個人利益的平衡。每個人平衡的定義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組織中的每個決定,都是決策者當下認為最平衡的決定。升遷的決定也不例外。要搞清楚老闆是如何平衡做決策的是門大學問,一言難盡。但簡單來說,如果你想把握最佳升遷機會,要能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 你老闆 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 你老闆的老闆,用什麼指標衡量你老闆的績效?
- 你老闆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是什麼樣的人?
- 升你官,對你老闆有什麼好處?
聰明的你一定看得出來,前兩題問公義,後兩題問私利。你說,這四題太難,答不出來。你的心情我能體會,這四題真難答。但行走江湖有個基本生存法則,就是:「你可以沒有真相,但不可以沒假設」。
你必須先假設你老闆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然後再小心驗證,逐步修正你的假設。以至最後你能八九不離十的知道真相是什麼。這事情其實非常科學的。發展自然科學理論的過程,不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所以接下來,如果你真的想升官的話,請現在就拿起一支筆,一張紙,寫下對這四個問題,目前你認為最可能的答案。然後等你進公司時,開始驗證這四個答案。你說,怎麼驗證?有兩個方法:「直接問」及「觀察」。
- 直接問:如果你和老闆交情夠,就直接去問吧!你可以把責任推給我,就說是「網路上自有強人」指點的,以免老闆覺得你是不是忽然吃錯藥。這樣做老闆會不會高興呢?不保證萬無一失,但贏面很大。一般而言,如果老闆明理且交情夠,他會歡迎這樣率直溝通。因為:
(1) 這表示宣示效忠。這事的「潛台詞」就是:「老闆,請你告訴我,我要如何才能為你所用?我好真心的!」
(2) 老闆很省事,不用再對你費心拐彎抹角
- 觀察:這事比較複雜。需要改天再開專章討論。但基本原則就是:沒有假設的觀察,只是觀光。沒有觀察的假設,只是假相。怎麼做以後再說。但只要養成「建立假設再觀察」的習慣,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以上「公義與私利平衡」,談的就是用「實然」觀點,看組織的運作。
因表現而加薪,因能力而升職
三、你覺得老闆沒有原則,只是你不懂他的原則
我們把「應然」「實然」都談完了。最後該歸納結論了。
- 你沒升官,可能是你有表現,但老闆不認為你有能力。這是從為公的角度。
- 你沒升官,可能是老闆找不到升你官對他的好處。這是從為私的角度。
- 你覺得老闆沒有原則,只是你不懂他的原則。請大膽建立假 設,仔細修正假設,找出你老闆真正的原則。
- 最後,如果你有把握真的理解老闆的原則了,但他的原則又違反你的原則,你實在無法跟他相處下去,那要怎麼辦?我只能說,到這種地步,辭職就真的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