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德講堂 / 邱耀弘 博士
前言
美國人史蒂夫·保羅·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 1955.2.24-2011.10.5),這是當代偉大的人物,他帶給我們世人一個巨大的衝擊,他所創立的蘋果公司是人類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在我們的生命學習過程,蘋果除了是一種好的水果之外,也代表幾個重要意義,Dr.Q認為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三個重要的蘋果。
第一個蘋果:聖經中的禁果代表宗教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力
地點:神界的伊甸園
人物代表:上帝、亞當、夏娃
大家都知道禁果是在西方天主教 / 基督教的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惟「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吃、也不可摸」,否則他們便會死。最後夏娃受魔鬼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進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給了亞當,他也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關於禁果是什麼水果,聖經雖並無明言,但大多數都被描述成是蘋果。所以第一個蘋果是勸人為善的宗教力量。
第二個蘋果:由地心引力發現科學的影響力
地點:英國劍橋大學
人物代表:牛頓、徐志摩
儘管蘋果與以撒·牛頓(Isaac Newton, 1643.1.4—1727.3.31)的故事後來被認定是傳說。英國劍橋大學順應故事的延續而移植牛頓老家的蘋果樹到學校,如圖1所示,這棵「牛頓的蘋果樹」雖然歷經風雨,竟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同是劍橋校友的徐志摩和牛頓在科學和情場的PK,各有勝負。牛頓被蘋果砸到後開啟了微積分的發現,理工科學生的惡夢就開始了;同為劍橋的校友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同樣的在後代中國人的解讀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說法,Dr.Q也採用了一下,雖然徐志摩的名氣和貢獻沒有牛頓大,但他在康橋邊表達的對林徽因的愛戀卻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一段纏綿往事。所以,第二個蘋果是哲學之下的科學探討,深遠影響人類科學的發展之路。
如果我們看到第一代的蘋果公司電腦公司商標,你就會發現賈伯斯是相信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因為他們商標的圖片中正是蘋果樹下的牛頓以及那顆即將落下並砸中牛頓的蘋果的畫面。
第三個蘋果:做什麼產品就碰觸天花板的蘋果公司
地點:太陽系的地球
人物代表:人類自己
我們都知道,每一代的蘋果手機由於龐大的數量帶來商業利益養活了數千萬人口,更改變上億人的生活習慣,這驗證了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當然對於密集恐懼症的人,未必是)。即使遭遇到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COVID-19病毒的困擾,蘋果公司仍舊創造歷年來最好的佳績,由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MP3播放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手錶、耳機,甚至最近出的一塊擦拭布,只要是蘋果公司出品,都是觸及天花板的產品。
好的,這就是今天要談的主題──「為什麼我們要研究蘋果的產品?」蘋果公司製造那麼貴的產品,真的值得嗎?
數大,便是美──市場規模決定了成敗
Dr.Q舉一個例子,就是臺灣的汽車工業,50年來從來沒有完整的製造出一部自己的汽車,我指的是包含發動機的整車,原因在於市場規模過小,但是臺灣的機車如光陽、宏佳騰,卻都能夠賣得非常好,因為這些機車是可以銷往東南亞的。其實就是市場消費的規模數量決定了產品的發展與生命;臺灣的手機品牌宏達電(HTC)也是活生生的例子,一部手機賣到300萬臺已經算很好了,但是卻遠遠不及其他國際品牌的數量,主要還是銷售的業績不理想,最終被谷歌收購,許多當時輝煌時代的電子、無線、機構設計工程師,如今都散落在大陸的四大品牌(HVOM),所以,訂單的數量是支撐整個公司甚至整個產業的關鍵因素。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零售商口號「薄利多銷」,這個多銷指的也就是數量,數大確實美好。對於蘋果公司而言,幾十年的產品奠定的基礎,粉絲上億人是很輕鬆的,推出的產品功能越好越新奇,售出價格都不是問題,那就有更充足的研究和開發的再投入,這些都是蘋果所立下的同業門檻,但是別忘了20年前大家都在摸索,更何況還有許多強大的品牌(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除了市場的數量,還有什麼?
跨族群的多元文化組合──接地氣、創潮流
擁有哪些能力的人才能進入蘋果公司?能夠做出這樣的優秀產品,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幾十年下來,根據Dr.Q接觸過的蘋果公司人員,我們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英語要夠好當然是首要的條件,和蘋果公司的人打交道,幾乎是跟全球各個種族的人一起工作,英語是必用的統一語言;他們除了也和我們一樣,必須吃飯,必須生活,有悲有喜之外,Dr.Q看到的另一個是守時講紀律,每一位蘋果公司的人都非常認真並且努力於自身工作,擅長記錄與報告並能協調專業內外瑣事,並且有非常強烈的時間觀念。我們身邊有許多離職和在職的蘋果公司朋友,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的努力在生活。
商標也呈現了多元文化的強大實力,在改成一粒被咬一口後的蘋果,其商標設計師(Rob Janoff)說道:「總而言之,每當我解釋為什麼Apple Logo的設計『被咬了一口的』這個特點,都無法讓人滿意。不過我可以說的是,我設計它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都知道這是顆蘋果,而不是櫻桃。同時,『咬一口蘋果』也是一種廣泛標誌性的行為,是每個人都可以體驗到的行為。」從蘋果公司歷代的商標轉變也可以代表這家公司的創造力,他們可不止是單一顏色,如圖2的五顏六色甚至天馬行空的設計,唯一不變的就是保留蘋果的元素──一片葉子和被咬一口的特徵。
機構件代表──外觀與及結構的美學並重
由於Dr.Q本身學習機械,每一次接到蘋果公司的圖紙和零件樣品都有說不出的特別情感,明確的說明和尺寸標註排列整齊,令人感到非常舒服,每一件零件加工後都非常仔細的關注了細節,即便是保留了切削的痕跡的內結構件,都被要求到與外觀相同的條件,你不會被那些內結構零件所刮傷(在正常的操作拆解工具的情況)。目前在坊間流行的iPhone 4S的拆解品展示相框,如圖4所表示,就有如賈伯斯的墓誌銘般,即使這部手機已經走到盡頭,它仍可展現精緻的設計,排列整齊的零件讓人沉浸在無限的回憶中。
把電子、光學與機械構裝的機構零件製作的如此精美,令人可回味數十年甚至超過百年,當然這都要歸功於蘋果公司強大的外援──被承認的供應商(Approved Vendor)。
最強應援團──蘋果供應鏈的廠商
每一個登入到蘋果公司的合格供應商名單(Approve Vendor List, AVL)中的成員,背後都有一群能夠配合蘋果公司運作的團隊(應該是禁得起折磨),在亞洲的我們必須在子夜12點以後保持清醒,以便和加州早晨9:00剛上班的設計工程師們對接討論開會,通常會議的結論又會需要一波實踐和執行,到了加州的午後,甚至在下班前,東方太陽升起時答案就要出來。那豈不是不用睡覺了?是的,這些合格供應商裡面都有一群能夠被熬的人們,努力的把零件按照設計要求來實踐,這造就的是一代又一代令人驚豔的產品。
任何一個公司只要能夠躋身蘋果供應鏈並成功供應一年以上的零件,等於就是一隻浴火的鳳凰,重新得到了再生的能力,那些曾經參與的蘋果公司專案的每一人,也會永遠銘記這個過程的淬鍊,這是一件非常值得的工作。
結論
Dr.Q最早一次參與蘋果公司的案子是在2002年,距今已接近20年,當時蘋果公司的亞洲團隊成員較少,供應商還是分散在臺灣、日本與韓國,但是已經在逐漸地向中國大陸靠攏。與蘋果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歸納在圖3,這是Dr.Q在好幾家蘋果公司的AVL都看到得「招牌鐵律」,這也完美詮釋了今天Dr.Q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我們做出一件又一件的成功產品提供蘋果公司完成歷史的紀錄。